找到相关内容321篇,用时3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明代藕益智旭的儒释圆通思想

    父母生身如海一沤,起灭无从,十方虚空生心内,犹如片云点太清里,此出世间大观也”[28]。又如类比儒释的修学方法曰“世出世法皆解行相须,般若如眼,如子,有无般若,恕而不忠,死棋也;错认般若而废...材料。本文作者以《灵峰宗论》、《四书藕益解》、《周易禅解》为主要素材,概括为七大方面:(一)儒释同源、圣佛同心。(二)以释解儒o(三)以儒证释。(四)学佛与学儒的内在统一。()藕益的性格、发心、佛教...

    大 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354960576.html
  • 菩提资粮论颂讲要

    可寻,继正宗分示此枢纽云:“般若波罗蜜,是觉初资粮。”既揭其网,继以四无量充其用,而菩萨之德备矣。   二者方便义。大匠诲人必以规矩,菩萨行之规矩为方便,即运空也。《...菩萨母,亦为诸佛母,般若波罗蜜,是觉初资粮。   施、戒、忍、进、定,及此之余,皆由智度故,波罗蜜所摄。   此六波罗蜜,总菩提资粮,犹如虚空中,尽摄於诸物。前说菩萨行之必周徧圆满者,即由此六将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266680.html
  •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一)

    菩提心影:杂俎篇(一)  作者:慈航法师  目 次  一、理智与感情  二、思想与文字  三、责任与光阴  四、消极与积极  、佛教与宗教  六、分利与生利  七、般若与  八、在家与出家  ...人心,难道没有一点帮助的生利吗?要知道僧尼的职志,除了自己做一个安份守己的良民外,并去劝化一切人民向善,这就是僧尼的生利,奉劝一般诋诽僧尼为分利者,有以思之。  七、般若与  在佛经上常见的“六...

    慈航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75670424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

    众生。如金刚经言:“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,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。”如是宴坐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,是名般若波罗密。   般若是智行,施等是福行。般若如人眼目,施等如人双足。菩萨入世,必须以智行导福行...杀盗淫妄等恶业,招至六道生死升沉不已,这就是佛说的阴炽盛苦。   此外,世间无常,好景不永是坏苦。一切有为法,念念生灭,迂流不息,是行苦。人的生理除八苦交煎外,还要承受来自人事界的打击,来自自然界的灾害...

    文珠法师

    |文珠法师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8/073829487.html
  • 慧日普照.悲潮遍涵

    慈悲。   依大乘重心──圆觉为本说,一定要从无上无碍的智证中彻底透脱出来,领导着前面的,不堕于世间的“三轮”情计,才能优游于甚深无漏无极的大智海中,所以说:“如盲,般若如导”。   从这...永济。   活在、做在开阔光明得如晴虚般的心眼中,深观而旷观世间的森罗万象,虽是世俗的凡夫肉眼,也能对一切的假名幻相交相组合成无量、无数、无尽的复合丛现的种种切切,普遍察照得如置诸掌上之果──清楚...

    仁俊法师

    |觉悟|烦恼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2/14103934838.html
  • 出世与入世

    金刚经言:“如是灭度一切众生已,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。”如是宴坐水月道场,大作梦中佛事,是名般若波罗密。   般若是智行,施等是福行。般若如人眼目,施等如人双足。菩萨入世,必须以智行导福行,以...恶业,招至六道生死升沉不已,这就是佛说的阴炽盛苦。   此外,世间无常,好景不永是坏苦。一切有为法,念念生灭,迂流不息,是行苦。人的生理除八苦交煎外,还要承受来自人事界的打击,来自自然界的灾害,使人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31843572.html
  • 黄念祖以“般若为导”之净土思想

    道、悟道、修证、了脱生死、超凡入圣的智慧。大乘佛教对修行解脱之方法,概括起来不外乎“六”,所谓“六万行”就是佛教修行法门的总称,大乘佛法之 “般若”对修行的重要性,常用 “如盲,般若如导”,来...关于“般若”的重要性,在此有必要重申,也就是上面所讲过的“如盲,般若如导”。  为了引起世人修行佛法要对般若的重视,并且引用《金刚经》的原文来说明:  若菩萨心住于法,而行布施,如人入暗,则无所见...

    定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61957052.html
  • 禅宗初祖菩提达摩考

    曰: “吾有《楞伽经》四卷,亦用付汝,即是如来心地要门,今诸众生开示悟入,吾自到此,凡中毒,我常自出而试之,置石石裂,录吾本离南印,来此东土,见赤县神州有大乘气象,遂逾海越漠,为法求人。……今得...婆罗门”。 《续高僧传》既说他“随其所止,诲以禅教”;又说他“善明观行”。这个是两种传记第二种相违的地方。  其次, 《传灯录》说达摩“中毒”,到第六,因为“化缘已毕”,于是“端居而逝”(《...

    黄忏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1263911.html
  • 无限的六

    来的,没有做一点服务的事情,你那个是空洞的。你那个不是真智慧!因为有没有可能一个人说我很懂佛法,但是一遇到事情,就与一般没有修的人完全一样;那怎么能是真智慧呢?真智慧的话,一定是贯彻到前面这来了。因此可见六的每一个里面都包括其他的。这就是要懂得如何圆融六。这些都是传统的教授,现在已经大略提要的讲了。  再来,我要另外再讲一个看法来看六,就是说到底成佛是怎么一回事;如果从已经成佛那里,...

    林钰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0566649.html
  • 中国佛教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探索与实践

    诸法缘起性空的道理,洞察人生和宇宙的真相,对治愚痴之心。前可概括为慈悲,与第六智慧一起称为悲智双运。六的重心在于智慧,佛经中将前比喻为盲人,而第六度则是眼睛,所以修持六度要以智慧为指导。如...社会等义务,并以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理想,勤修一切善法,如四弘誓愿、六和十善等。摄善法戒要求佛弟子积极面对现实,为营造众生的福祉作最大的努力,以利他为主。摄众生戒,又称饶益有情戒,即以慈悲喜舍四无量心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31666949.html